来源:Ld体育平台 发布时间:2025-04-14 10:49:59
沃尔夫冈·吕特(Wolfgang Lüth)德语姓氏“Lüth”中的“ü”在中文音译时可能被译为“吕”(强调变音符号)或“卢”(忽略变音符号),而“th”发音接近“特”或“斯”,导致不同译名版本(如“吕特”或“卢斯”)。
历史资料中普遍采用“吕特”作为标准译名,但民间翻译有几率存在“卢斯”等变体,实为同一人。
潜艇部队是德军最危险的兵种之一,二战期间有约4万名官兵服役于潜艇部队,其中3万人葬身海底,战损率高达75%!潜艇战损一般都是整个潜艇艇员集体赴死,超高的战损率并没有吓死德国人,相反,U艇部队涌现出大批的铁血王牌艇长。其中,击沉敌方各种舰只10万吨以上的U艇艇长就有34人之多。先后有5位艇长获得过双剑骑士勋章,而吕特和布兰迪海军中校更是U艇部队、乃至整个海军仅有的两位最高战功勋章——钻石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得主。
吕特先后指挥过5艘U艇,在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的16次出海作战中击沉了总吨位近23万吨的46艘敌方舰只。吕特因卓越的战功获得海军首枚钻石骑士勋章和禁航令,吕特在30岁那年以最年轻的海军上校身份出任海军学院院长,邓尼茨也一直在把他作为继承自己衣铎的U艇部队未来司令官悉心培养。吕特经历过5年不间断的出海作战,在斩获骄人战绩的同时得以幸存下来,却在欧战停火的当月被严格执行自己命令的哨兵意外射杀。吕特也是最后一位荣享国葬待遇的纳粹时代军人。
沃尔夫冈·吕特于1913年10月15日出生在波罗的海港口城市里加的一个德裔家庭,祖父弗里德里希于19世纪中叶从德国吕贝克移民至此,而后经营一个不大的针织厂,其父奥古斯特则子承父业,针织厂的客户群中还包括沙俄帝国的陆军等。1914年一战爆发时,吕特的父亲奥古斯特被俄国当局逮捕后流放到西伯利亚,母亲埃尔弗里德则带着4名子女逃回德国布雷斯劳,并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921年方才重返里加。德国人在里加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多个世纪前的条顿骑士国时代,几百年下来这里形成了庞大的德裔社区,德裔也相对独立地形成了一个社会中的社会。保守、封闭、民族主义倾向严重是此地德裔们较普遍的特征,但他们也日渐感受到来自于俄罗斯民族和其他波罗的海族裔的影响、冲击、敌意乃至迫害,这可能对吕特等德裔青年世界观和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1933年3月的最后几天,出现在波罗的海海岸的施特拉尔松德新兵训练营的123名青年——海军33级学员队(Crew 33)。吕特就在这个学员队,他是志愿加入了海军并成为候补军官的。
吕特是33级学员队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他带有波罗的海口音的德语,颇有些古怪的长相,还有他对国家社会主义的了解和远超众人的热情都使他容易让人记住。
吕特等学员在新兵连接受了基本步兵训练,包括队列、挖掘战壕、障碍攀爬和射击等科目,而后获准身着海军制服开始为期3个月的海上训练。经过风帆舰基础训练和轻巡洋舰实训后,10月至次年6月,学员们随“卡尔斯鲁厄”号进行了8个月环球训练。环球旅行之后,1934年6月,吕特经过严苛的考试后进入海军学院开始了为期10个月的军官教育。1935年4月,吕特完成了学业并通过了综合性毕业考试,随后到专业学校接受鱼雷、反潜和海岸炮兵方面的训练。当年12月,吕特等学员奉命到巡洋舰“柯尼斯堡”号报到,开始第五阶段的见习期。
1936年7月1日,德国海军第2支U艇支队正式组建,邓尼茨随即负责统率这个支队,其头衔也变成了“潜艇部队指挥官”随着U艇数量的增多,邓尼茨对年轻军官的需求慢慢的变大,吕特也在1937年2月离开“柯尼斯堡”号后成为U艇部队的一员。
吕特加入U艇部队后首先来到诺依施塔特的U艇学校受训,1938年1月至5月,吕特又到鱼雷学校受训5个月。之后,吕特晋升为中尉,分配到U-27任次值星官,值星官是潜艇上仅次于艇长的军官。
1938年10月24日,吕特调到U-38担任首值星官。1939年8月底,吕特与U-38艇的官兵们驶离母港,表面上是出海参加大型海上演习,其实就是为即将入侵波兰的战争做好战斗准备,地面上的战斗准时在9月1日开学日开战了,水下的德国潜艇也纷纷开始物色身边的猎物了。
9月6日,U-38拦下了7242吨的英国商船“马纳尔”号。U-38按照捕获法案的规定要求对方提交身份文件,但这艘武装商船立即向潜艇开炮。鉴于对方率先违规,U-38潜入水中后以1枚鱼雷终结了这艘商船。11日,U-38再次觅到猎物,这次的牺牲品是9456吨的英国油轮“英弗利菲”号。幸运的是,油轮被击沉后,船长和48名船员被附近的一艘美国油轮救走。到11月时,捕获法案被双方逐条摒弃,邓尼茨战后认为是英国先坏了规矩,德国才不得不逐步放松,最后完全取消规定。
(所谓的捕获法案是英德两国1935年签署的一项协议,双方约定在战时击沉或捕获对方商船时一定要遵守一套规则,潜艇在攻击对方舰只前必须准确识别目标,浮出水面后须将舰只停下并检查相关文件,以确认对方是否属于合法攻击目标。只有完全确认之后,潜艇才可将其击沉,之前还必须给对方船员逃生的机会,如果船员无法回到陆地,进攻方还须将所有船员带走。)
吕特于12月30日被邓尼茨正式任命为U-9艇艇长。U-9艇是一艘怎样的潜艇?邓尼茨1935年任指挥官的首支潜艇支队叫作“韦迪根”支队,纪念的是一战潜艇部队的传奇英雄、U-9艇艇长韦迪根海军上尉。大名鼎鼎的韦迪根在1914年9月的一次作战中,1小时内先后击沉3艘英国巡洋舰,创下了潜艇战史上空前的辉煌战绩。德皇威廉二世亲自向他颁发了一级铁十字勋章,艇员们在U-9的指挥塔边漆上了一个硕大的铁十字图案,于是该艇又称为“铁十字艇”,是德军潜艇部队不朽的传奇之一。
交给吕特指挥的这艘潜艇正是承继韦迪根和邓尼茨衣钵的U-9,当然潜艇本身并非一战时的那艘老艇,而是1935年下水服役的一艘现代潜艇。
1940年1月16日,U-9在阴雨湿冷的糟糕天气中离开了基尔港。这是吕特担任艇长后的第一次出海,虽然一路巨浪滔天,但总算有惊无险,到18日夜8点半时还幸运地发现了一只猎物——1179吨的瑞典籍商船“佛兰德里亚”号。轻敌且稍微有点紧张的吕特命令潜艇上俘至水面发起了两次鱼雷进攻,由于不够细心,攻击角度计算错误两次鱼雷都没有命中商船。这时,第二艘商船“帕特里亚”号正从南面远远驶来。吕特平复好心情后,认真计算了一阵子后,第三枚鱼雷准确命中“佛兰德里亚”号,它20秒就沉入海底。很快,第四枚鱼雷又击沉了“帕特里亚”号。吕特首战击沉两艘商船。
5月9日,法国战役真正开始前,德国潜艇仅有两艘(U-9和U37)渗透到法国近海。此刻,吕特盯上了1艘比U-9更大的法国潜艇“多利斯”号。他在距离潜艇700米时发射了2枚鱼雷,其中1枚炸沉了这艘潜艇。当时,吕特和首值星官格拉米茨基站在舰桥上观望潜艇的碎片,格拉米茨基看着法国水手的尸身时曾感慨地说:“可怜的伙计们!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只是水手而已。”吕特不为所动地说道:“战争让这种情感无处藏身。不是你死,就是我死。如果不击沉他们,被击沉的就是我们或别的U艇。”持这种认识的U艇艇长绝非少数,但吕特似乎比多数同僚都更坚定——他的一个朋友就曾说:“当吕特击沉舰只时,他根本不清楚自己造成的伤害有多大。”从此,“不是他们,就是我们,战争就这么简单”这句话,就成了U艇官兵口耳相传的“经典名言”。
在相继击沉两艘商船后,5月24日凌晨,在英国诺福克海岸的一次攻击几乎葬送了U-9,当时吕特甚至都要下令弃艇了。吕特的U-9差点被英国海军击沉,机智的吕特指挥U艇坐海底9小时,顶往了海面上多艘驱逐舰深水炸弹攻击,最后他还是成功溜走了。就在U-9离开敦刻尔克外海不久,震惊世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拉开了帷幕。几十万英法官兵搭乘各种舰只撤回了英国本土,U-9仅仅早了几个小时撤离了这个战场,而U-37也不在这片水域活动,U艇部队此时竟无任何潜艇游弋在敦刻尔克外海!
9月20日,吕特的U-138已经离开德国基尔10天了,在英国西海岸守猎也有三天了。夜幕降临时,吕特的潜望镜里出现了有3艘驱逐舰护航的英国OB-216船队,这支船队由30艘商船组成,分8列行驶,每列间距约400到500米。
吕特一直在潜望深度秘密追踪着船队,当晚20时后U-138悄悄钻进了两列商船的中间,一心关注船队外围敌情的驱逐舰并未发现U-138,而商船上的瞭望哨也心不在焉,没有一点人发现不远处的海面上有一架黑色的潜望镜头在水面划出一道细细的航迹。
吕特在商船中间获得了绝佳的攻击距离和方位,9点20分,吕特迅速计算好攻击角度和方位后,立刻下令发射了两枚鱼雷。一分钟后,OB-216船队中的“新塞维拉”号和“博卡”号先后爆炸起火。英军驱逐舰立即离开编队,开始在外围水域搜寻攻击者。
潜艇内水兵们忙着再次装填鱼雷,U-138在混乱中又溜进了船队的第三和第四列之间。9点26分,1枚鱼雷准确命中了10000吨的“西姆拉城市”号,巨大的爆炸声再次响彻海面。OB-216船队的队形此刻已被彻底打乱,无论是商船还是驱逐舰都浑然不知发起致命攻击的敌人身在何处,更无人想到胆大妄为的U艇竟钻进了自己的队列中间,而且是在闭着眼睛都不会错失靶子的近距离发射鱼雷的。沮丧的3艘驱逐舰胡乱地投掷深水炸弹,暗中祈祷能吓跑该死的U艇。这些招数对吕特根本不起作用,倒霉的OB-216算是遇上了杀手,21日凌晨2点半左右,苦追不舍的吕特发射了最后1枚鱼雷,命中了5000吨的英国商船“帝国冒险”号。经过12小时的追逐和攻击,吕特击沉4艘商船,若不是鱼雷已经用完,他一定能击沉更多的商船。
吕特10月21日接手的U-43是一艘IXA级远洋潜艇。10月24日,吕特获得了骑士勋章,成为王牌艇长俱乐部中的一员。
吕特本人则在5月到什切青出任IXD2级远洋潜艇U-181的艇长。这艘新艇长87.6米、宽7.5米,排水量1804吨,配备艇员57人,两组额外的柴油机可助其在水面上以19节速度巡航,增加的油箱使之能以12节速度航行24000英里。U-181可携带24条鱼雷,拥有6个鱼雷发射管和3门甲板炮,还配备了雷达探测装置“梅托克斯”,理论上可侦测到敌舰敌机上的搜索信号。经过几个月试验、训练与磨合。到1942年9月,U-181已做好了开往遥远的好望角、南非水域和印度洋的准备。
1942年5月,在不来梅港举行的U-181艇服役仪式,图中左侧的军官即为艇长吕特。
11月1日子夜前,U-181经历了7500英里航程后终于抵达开普敦西面的海域,3日,吕特的U-181首开纪录击沉了排水量8200吨的美国矿船“东印第安”号。8日、10日和13日击沉了总吨位约14000吨的3艘货轮。这些战果使他的总战绩达到了击沉敌船29艘、总吨位147256吨。吕特正式成为德军第142位橡叶骑士勋章得主(U艇部队的第16位获得者)。
942年11月是德国潜艇部队的另一“美好时光”,出海作战的180艘U艇当月击沉了120艘、约75万吨盟国船只。吕特的U-181就击沉了11艘,使他成为此时最成功的艇长。
U-181在没有补充燃料的情况下航行了129天,里程达21369英里。在开普敦和洛伦索马克斯水域共击沉了总排水量57500吨的12艘敌船。
1943年1月18日的法国波尔多,结束了初次印度洋远航的吕特站在U-181的指挥塔上,身后悬挂着代表击沉敌船数量的12面三角旗。
1943年1月返回波尔多基地后,吕特(秃顶大胡子者)确保U-181的艇员们能够好好地享受美食和获得充足的休息。
3月23日,吕特率U-181再次向南大西洋水域出发了。吕特的艇员休息了两个月,潜艇也检修保养完成。4月11日,U-181在弗里敦西南约400英里处发现了英国冷藏船“帝国杓鹬”号,用两枚鱼雷击中它未沉后,吕特命令用105毫米甲板炮击沉了它。
4月16日,来自元首大本营的电文称已授予吕特第29枚双剑骑士勋章,同时晋为海军少校。此时吕特确认的总战绩是击沉38艘敌船、总吨位189633吨,在击沉数和吨位数两方面都仅次于克雷奇默。
5月一个月中,吕特又击沉了三艘商船。7月2日至8月7日,吕特在毛里求斯海域先后击沉了近22000吨的5艘英国船只,并因追逐敌船,最远到达过马达加斯加的东海岸。8月9日,在邓尼茨的鼎力推荐下,希特勒决定授予吕特第7枚钻石骑士勋章,此前已有5位空军军官和陆军隆美尔元帅获得了这种当时德国最高战功勋章,吕特是海军首位最高战功勋章得主。
吕特在8月12日又猎获了10528吨的“麦克阿瑟家族”号。这是吕特军旅生涯中的最后1艘战利品。
1944年1月1日,吕特奉命出任驻格腾哈芬的第22U艇支队指挥官,由于这是训练艇长的后方单位,被很多王牌认为是海军生涯的“坟墓”,吕特一度也十分不满。邓尼茨不为所动,他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事实上他正按计划有步骤地将吕特培养成未来的U艇部队指挥官。吕特在格腾哈芬的时间不长,7月就被调往米尔维克的海军学院出任第1处主官。
8月1日,吕特晋升为海军中校,9月1日获得的再次晋升使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海军上校。后一晋升是邓尼茨进一步提拔吕特的前奏,因为海军学院院长的最低衔级是上校,而该职位通常是由将官或舰队司令担任的——9月18日,邓尼茨任命不足31岁的吕特出任院长,为爱将晋级海军高层逐一扫清了障碍,邓尼茨甚至还对有些惶恐的吕特说:“别在意别人怎么说,如果有人抱怨,我还会晋升你为海军少将。” 吕特在院长职位上一直工作到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
德军正式投降后,允许邓尼茨的政府在海军学院处理善后工作,并允许邓尼茨拥有全副武装的警卫营。而吕特就是拥有400人的“邓尼茨警卫营”的指挥官,英军特许他们携带进行自卫。
吕特最后几天知道了许多已经广为人知的纳粹秘密,吕特内心极度不安和惶恐,曾经的信仰轰然倒塌。不过,他还是尽到了警卫营指挥官的职责,向部下发布了数道命令,包括“先询问一遍口令,如未回答或答错,能马上开枪”。
5月13日星期天下午,面容憔悴的吕特一个人在海军学院整洁有序的校园里踟蹰而行。数日不眠不休的他显得心事重重。
午夜,天空中淅淅沥沥地飘着濛濛细雨。18岁的哨兵戈特罗布穿着雨衣紧张地在海军学院体育馆大门前来回踱巡逻着,他眼睛四周张望、竖着耳朵仔细听着周边暗夜中响声。他的身后就是邓尼茨大本营,指挥官吕特的严令更让他感到责任重大。大约零点三十分,戈特罗布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轻轻的脚步声,似乎有人正朝他走来。但是,漆黑的雨夜里他看不清来人是谁,于是他冲着脚步声的方向大声喊道:“站住!口令?”无人应答,或许是风雨敲打树叶时的沙沙声令他没有听清。于是,年轻的哨兵端起枪再次喊道:“口令?”还是没有声音,脚步声似乎一下子消失了。戈特罗布吓坏了,他把枪口放低的同时,朝来人的方向声嘶力竭地再次呼喊:“口令!”——还是没人回答,戈特罗布朝来人的方向开了一枪,接着就听到有人体倒地的声音。 极度恐慌的哨兵往前走了几小步,想看看究竟是什么人3次不回应。就在这时,值班军官和另2名哨兵听到枪声迅速赶到,他们把尸体挪到亮些的地方翻过来——他们看到的是一张长满络腮胡子的清瘦的脸,还有额头上汩汩流血的弹孔。“天哪,是指挥官!是吕特!”
吕特就是以这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进入了天国,事后,人们说这对他来说是最好的一条路。他的家乡在里加,那里现在属于苏联,祖国德国又战败了,家国都没有了,肉身何去何从?吕特永远想不通这样的一个问题,所以他走了。
给吕特带来诸多荣誉的U-181自1944年3月16日远航印度洋以来,再也没机会返回德国。它在1945年1月初奉命开往新加坡进行检修,5月6日被日军接管,7月15日奇怪地成为日本海军的伊-501号潜艇。8月15日,这艘潜艇在新加坡向盟军投降,次年2月16日被凿沉在南中国海。